防范非法期貨活動及典型案例
【案例1】:關于投資者是否適合期貨投資
老張退休在家養(yǎng)老,閑來無事聽說鄰居小王通過炒期貨一個月賺了一萬,他有些動心,琢磨著用后半輩子的養(yǎng)老金博上一把,便急匆匆的到期貨公司開戶。由于對期貨一竅不通,也沒有認真了解期貨合同及期貨相關風險,結果稀里糊涂的就把自己的養(yǎng)老金虧掉了一半。
案例分析:
期貨投資者在從事期貨交易之前首先一定要了解期貨相關風險,仔細閱讀期貨經(jīng)紀合同中的《期貨交易風險說明書》,要求期貨公司開戶人員講解、揭示其中風險點。其次期貨投資者應衡量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有多大,其中包括心理及資金的承受能力,像老張這樣的投資者,將養(yǎng)老金用來做期貨是不合適的。
【案例2】:關于對居間人的違規(guī)風險防范
郭某近兩年一直從事證券交易,最近他感覺行情不好做,想觀望一段時間,此時經(jīng)朋友介紹認識了王某,王某從事期貨交易多年,是某期貨公司的居間人,王某向郭某吹噓期貨市場可以掙大錢,自己投資了10萬靠賺來的錢已買了一套兩居室,自己在期貨市場上摸爬滾打多年已總結出一套賺錢的模式,郭某十分動心,同意讓王某為自己操盤,兩個月后郭某去期貨公司查詢自己的賬戶情況,卻發(fā)現(xiàn)資金虧損了不少,同時還支付了大量的交易手續(xù)費。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是典型的居間人利用他人期貨賬戶炒單案例,居間人王某通過收取期貨公司給予的手續(xù)費提成獲取報酬,但是,受手續(xù)費提成等利益驅動,王某無視投資賬戶盈虧狀況,頻繁操作,以致使投資者虧損。因此期貨投資者盡量避免他人代理操盤。
【案例3】:關于密碼泄露風險
趙先生與劉先生是生意上的朋友,同時在某家期貨公司開戶交易,由于趙先生經(jīng)常出差不能隨時關注期貨行情及賬戶持倉,劉先生主動要求為趙先生照看期貨賬戶,趙先生沒有多想便把期貨賬戶密碼告知劉,在趙出差時劉未經(jīng)趙同意私自下單交易造成重大虧損,趙認為劉因為生意上的事情故意報復,將其告上法庭。
案例分析:
由于投資者自己的原因泄露交易密碼,雖然在法律上應當由非法交易者承擔,但對受害方是否主動告知對方密碼無法界定,往往會引來法律糾紛。投資者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賬戶密碼,即使是親戚朋友也不要隨便泄露,同時要經(jīng)常更換密碼,保證密碼安全。
【案例4】:關于開戶實名制
張某想開戶從事期貨交易,但因家人反對,不想用本人身份開戶,于是便與好友劉某商議,借用劉某身份證和銀行賬戶,通過郵寄合同的方式開立了期貨賬戶。由于對期貨知識了解不多,短時間內張某的錢全部虧損,同時還欠下期貨公司30000元債務,由于張某此時已無力償還,于是關閉了手機,逃避期貨公司的追討。期貨公司根據(jù)合同約定向劉某提起了訴訟,劉某了解情況后,認為自己不能對此事承擔全部責任,于是向有關部門說明了情況,張某也得到了相應處罰。
案例分析:
中國證監(jiān)會2007年12月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期貨公司開戶環(huán)節(jié)實名制工作的通知》(證監(jiān)期貨字[2007]257號),通知要求自然人投資者必須本人親自辦理開戶手續(xù),簽署開戶文件,不得委托代理人代為辦理開戶手續(xù)。開戶時要出具本人身份證,期貨公司應當對照核實投資者本人的真實身份。開戶實名制要求既是對期貨開戶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范,同時也保護了期貨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避免因不規(guī)范操作帶來的相關風險。上述案例中由于劉某不清楚期貨開戶實名制要求及期貨交易應承擔的風險,結果稀里糊涂的被告上了法庭。